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漂泊海外生活照片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漂泊海外生活照片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有多少人在外漂泊?在外漂泊的你过得还好吗?
2012年刚毕业的我们,怀着对自由的向往,对梦想的追求,对金钱的的渴望,只身一人来到广州这种陌生的城市。
犹记得离开学校的时候,内心的那种无比兴奋:“我终于毕业啦!终于可以出来赚大钱啦!”
可随着时间地转移,慢慢的却发现,加不完的班,熬不完的夜,还有复杂的职场关系,让身心疲惫,再也没有了初出社会要努力打拼的那种干劲。
2014年结婚,虽说不再是只身一人,但是内心始终是缺少一份安全感。没有车子,买不起房子,居无定所的日子,就像无根的浮莲,漂泊于广州的各个角落。
后来有了孩子后,作为80年后的我们,上有老,下有小,即使身心再累再疲惫,不敢不工作,有时累到说不出滋味心酸,只有打掉牙齿往肚子咽,夜深人静自己在回味,却不敢与人诉说内心感受。孩子也自然而然得变成了留守儿童,亏欠孩子太多太多。
很多时候,背井离乡,漂泊在外的我们,饱受心酸与无奈。但是那有如何,出门在外的我们为的不就是以后让父母、孩子过得好一点吗?所以现在受点苦、受点累根本没什么,加油年轻人,我们还有奋斗的时间,还有很多的机会。
做为一个女人毕业后我就选择来到上海漂泊,根不在上海就算是漂泊。多年来遇到的人、遇到的事都是故事,也许等以后日子慢下来我会选择写一本书,记录自己曾经在上海的往事,至少等我老了可以用来祭奠我曾经在外漂泊的青春!说的有点偏了,我们回到正题。
首先来说说人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在外漂泊。
80后的父母一辈算是在外漂泊的先行者,对于他们来说在外漂泊更多的是因为物质上的匮乏,他们不得不出去漂泊只为养家糊口,相比我们这辈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养家糊口。我的老家在农村,父母一辈都是农民,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女人,会做各种农活,更会持家。父亲记得说过从15岁起就跟着他的师傅学习木工活,然后等我们几个子女都出生后,光靠木工活已经难以维持生计。慢慢的他开始有了其他身份,泥瓦工、油漆工、电工等等,只要能赚钱的都做,而且我一直佩服他的地方就是他不仅能做,还都能做好,所以多年后当他去东北打工时逐渐的做起了“包头”,因为这些活他都敢接,也能都能做。记忆中父亲第一次出去务工的情形还很深刻,那一天老妈哭的很厉害,而我那时还小,只觉得老爸要出一趟远门。
80后和90后,我们这些后辈算是在外漂泊的接替者,但漂泊的性质已经变了,不在是单纯物质上的追求,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,因为我们这辈从小灌输的思想就是要努力考上大学,然后谋取一份好工作,闯出一份好事业,至少对于农村出生的我们来说,选择继续在家务农已经不现实。
然后在回答第二个问题之前,我先说说我在外漂泊的经历。
我毕业后就选择来到了上海,懵懂无知的我以为上海遍地是机会,只要自己肯努力,一定会闯出一番事业。但几年后当我的理想与现实激烈的碰撞后,我选择了妥协,选择了了退缩,来上海两年后我选择了逃离,逃向了男友读研的城市。他的看法是对的,因为他早就和我分析过以我的性格和能力,上海不适合我,至少不适合我单独去打拼。
踏实的在他所在的城市待了两年后我再次来到了上海,不过这次有他作伴。之后的几年我们早上一起醒来、一起出门,然后在地铁站相互鼓励后便一个向左、一个向右,下班后再相约在地铁站等待,然后再一起牵手返回住处。日子慢慢的过着,爱情也在慢慢的生根发芽,两年后我们步入了婚姻,然后继续相濡以沫,直到如今在上海买了房,有了窝,生了子。
再回到第二个问题,说说在外漂泊多年的我过得是否还好?
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外漂泊确实有些累,有些苦,回想起来更有些心酸。因为我们除了一身抱负和满腔热血之外,并没有过多的***。开始的几年我们挤在不足十个平方的房子里,然后几年因为房东的问题,我们每年来来***搬了很多次家,直到今天在上海有了房,也有了自己事业,虽然算不上多成功,但日子也开始过得踏实起来。
最后我想对所有在外漂泊的人说一句:你们幸苦了,你们都不容易,即使别人不懂,但你自己懂、你们相爱的人懂、多年以后再回首往事的那个你自己更懂。
你在他乡还好吗?
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。
天边飘过故乡的云,他不停地向我召唤;归来吧!归来哟!别在四处飘泊。我曾经豪情万丈,归来却空空的行囊。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,为我抚平创伤。
十五岁离家至今在外已有二十多个年头、虽安家立业却一年比一年的添了思念!尤其是惦念家乡的父母!一家人每年的夏天都要去看望岳父母、每年的春节回去故乡陪自己的父母!曾几何时对于故乡的情感……好吧!我想引用李健的歌词表达:故乡变成了他乡、他乡却变成了故乡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漂泊海外生活照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漂泊海外生活照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